当前位置: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教师工作坊

  • 2021/02/27

我校将课程作为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与平台,高度重视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学部一直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术研究水平,努力创造各种平台,为教师专业成长助力,旨在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专业度高、业务精湛、思维开阔、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实践-研究型教师!

为了更快地促进教师成长,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注入新鲜的血液。中学部教师发展中心特聘请势动教育项目式学习培训专家,以STEAM课程为载体,带领全学科教师,进行沉浸式的“项目式学习”教师工作坊。此次培训我们将中学部全体老师按照跨学科进行异质分组,经过两天极其“烧脑”的STEAM课程体验与开发,老师们收获颇丰。在专家引领、同伴智慧共享、思想碰撞之下,相信老师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一定能够闪现异常绚烂的火花!

18.jpg

19.jpg

一、概念认知

1.STEM教育

STEM教育(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Mathematics),指整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的课程学习,用以应对学科割裂所造成的无法创造性解决真实、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在新硬件时代难以设计出高品质产品的现状,培养学习者设计未来的能力,提升国家经济保持繁荣与竞争力的技术和能力。

2. STEAM

STEM当中引入艺术“A”,即变为STEAM。艺术“A”涵盖了社会研究、语言、形体、音乐、美学和表演等方面。STEAM教育用跨学科的方法教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适应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

STEAM教育主要以基于项目的学习、问题的学习为主要教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实践,完成主题项目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作为一种超越传统的教育模式,STEAM教育可以缩小学生现有知识技能与职业所需知识技能间的差距,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0.png

 

3.项目化学习PBL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问题、课题或挑战,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项目化学习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包括基于标准的内容以及如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合作和自我管理等技能。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专门提出了评价PBL项目的黄金标准。

 

4.STEAMPBL的关系如何?

    STEAM是一种教育模式,或者说课程形态;而PBL是一种学习方式。PBL是公认的比较适合STEAM课程开展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

21.png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教师工作坊】第1

基于项目活动的STEM课程化研讨——项目活动体验

 

    1天,全体老师们化身为学员,进行着一项有趣又紧张的项目活动。小组头脑风暴,利用给定的物料,限时设计并制作一个投石机模型。不仅要在坐标纸上绘制出设计外观草图,更要亲自动手、制作出实物模型,并参加投射实测,测试是否达标。随着大屏幕上倒计时一分一秒过去,老师们都紧张而兴奋,全程十分专注和投入。

 

项目任务——制作投石机

 

 

任务1——手绘投石机草图

22.jpg

(第四组手绘图)

 

23.jpg

(第五组手绘图)

 

 

任务2——制作投石机

第一组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第二组

28.jpg

 

29.jpg

30.jpg

 

 

 

 

 

 

 

 

 

 

 

 

 

 

 

 

 

 

 

 

 

 

 

 

第三组

31.jpg

32.jpg

33.jpg

 

 

第四组

34.jpg

35.jpg

36.jpg

 

 

 

 

 

 

 

 

第五组

37.jpg

 

 

 

 

 

                         38.jpg

 

                               

39.jpg

 

             

任务3——投石机测试

对装置进行测试,能否准确投掷到2米、3米、5米的距离, 对装置进行升级改造。

 

这个环节是最令人激动和兴奋,也是最忐忑紧张的。每个小组经过设计、绘制图纸到动手制作,都已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投石机的制作。究竟哪些小组能实试测成功,哪个小组又能投射的距离最短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现场测试的结果吧。

 

第一组

40.jpg45.jpg

 

 

                                       41.jpg

 

               

 

42.jpg

第二组

43.jpg

 

 

44.jpg   

 

 

 

 

 

 

 

第三组

46.jpg

 

 

 

 

                         47.jpg

 

 

 

                          48.jpg

 

 

 

 

 

 

 

 

第四组

49.jpg

50.jpg

51.jpg

 

 

 

 

 

 

 

 

第五组

52.jpg

53.jpg

54.jpg

最终,投射成功的小组有三组。其中,第五小组投射出了最远距离,超出了项目要求的5米最远距离,得到了培训老师的高度认可。更难得的是,该小组都是女生,且成员组成没有与该项目相关的学科背景。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教师工作坊】第2

2.STEM项目课程开发体验

    通过“投石机”项目体验,老师们初步了解的STEAM视域下的PBL学习。那么如何将这种活动体验转化为课程,以应用于我们的教学呢?接下来就要进入到课程开发的“烧脑”环节了!

55.png

构建知识素养图谱

1.小组讨论:

这些问题可以应用课标中的哪些知识解决?

哪些是难点?

通过此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

2.完成任务单

核心知识点:

项目难点:

素养发展点:

56.png

 

 

 

 

 

 

 

项目式课程开发各小组讨论现场

57.jpg

58.jpg

59.jpg

60.jpg

61.jpg

    62.jpg

63.jpg


 

 

 

 

项目式课程开发小组成果展示

64.png

65.png

66.jpg

67.png

 

68.png

69.png

我们的收获

 

为了更好地了解到老师们对于此次项目式学习最真实的看法和体会,项目式活动结束后我们采取匿名的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老师们反馈的问卷结果来看,大家都认为收获颇丰。一方面开拓了视野,了解了steam课程的开发;另一方面在“学生”和“教师”双重身份的转换中对教学与课程开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下面分享几则小伙伴的感受:

   “通过本次培训,我学习了学科融合的思考模式和学习方法;同时,也认识到了PBL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开拓了思维,认识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以及学科融合教学的优势。同时,学生和教师之间身份的不断转换,让我更能站到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受益匪浅。”

 

“项目式学习并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它需要跨学科的团队积极协作,在整个项目式活动学习过程中,给我最大收获的是团队意识、团队精神在课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独行者快,众行者远,铭记收获,学以致用。”

 

“类似于素质拓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其中只起引导作用,学生以分组合作完成某一项目的方式,在过程中思考、学习、交流、操作、实验、试错、改进、展示、分享、收获、成长,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科,但在任何学科都可尝试,且有启发、有助力。生活本身,就是跨学科的融合;每个学科,也不可能独立存于世。博学而致用,本就是教育应有的面貌。”

 

“在这次项目中,我的身份从教师转变成了学生,重新出发。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各种材料中构想出一个“投石机”,并能发散思维,去设想一个生活情景。这给了我极大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让课堂回归探寻,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或规律。”

 

“通过本次活动我了解到了跨学科项目学习,虽然不懂一些劳动技术以及物理数学原理,但是根据这次的头脑风暴我觉得做出一个初一年级的新项目课程还是不难的,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不能灌输给学生如何制作等等,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创新,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还有就是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教学相长,了解学情一直都是教师本职工作。为期两天的跨学科项目式活动让我感触很深。我们作为学生,首先了解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大国制造与中考政策的某种联系;动手操作并小组合作完成了投石机模型制作。我们作为老师,去反思拆解了课程设计的核心任务,并由核心任务不断细分为各项子任务,设计驱动问题带领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等。这让人联想到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里的课程规划。这两天所学能够让自己对以后的教学有更多的认知,教学更加有效。”

 

“通过多学科,如杠杆原理的物理知识、三角形稳定性的数学知识等,结合动物园投食机的实际应用场景设计,有利于新时代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有利于同学们从脑力、体力、团队协同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锻炼和实践。”

 

“投石车的项目活动很有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变回了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基础数学、物理、劳技知识制作可以投射不同射程的投石车。之后又回到教师身份,探索如何设计整个课程方案。学科融合的思维贯穿其中,非常受益。”

 

“第一次接触steam和项目式学习,了解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理念。在深入学习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真实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魅力,也真正实现了换位思考,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及能力障碍点。这些都有助于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进行反思和改进。”

 

“如何将所学原理作用到实际操作中?这才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切实体会学生学习时的心境以及困难。这次项目式学习启发我,要重新思考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STEAM课程的项目式学习有了新的了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通过面条、沙拉和奶昔的比喻,形象化地解释了项目式学习,它不是各科的简单叠加,而是将各科拆解后进一步的融合。”

 

为期两天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工作坊结束了,在化身为学生进行完活动体验之后,重新归位为教师,思考提炼核心任务、阶段任务、阶段任务目标,进而设置驱动问题、子问题、教学活动、课时规划,凝练课程目标,深入斟酌课程评价。完整而深入的项目式课程开发流程下来,收获满满,更希望伙伴们能在实际教学或课程研发中,从够得着的地方开始,实践起来!在做中学,在做中悟,在做中提升,是对学习的最大尊重!

70.jpg

 


上一条:优师优培—班主任管理策略与青年教师成长专题分享 下一条:经开区建华丨专家引领,抓实教研组研修